close

轉載-財經新聞-新聞分析-游資沒死 房市不跌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7月27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蔡惠芳】
走了8年房市多頭,如今在多空因素交錯下,勢必進入盤整的十字路口。從最新公布的國泰房地產指數,台北、桃竹已下跌,其他新北市和中南部都會區持續上揚,接下來房價要向上走?還是向下走?
綜觀各項主客觀因素,只要游資沒死,不論是土地、住宅、或商用不動產,價格恐怕M化現象會愈來愈嚴重,央行和金融機構愈是緊縮融資,愈會提高資金競爭門檻,反而獨厚少數需貸款的金融壽險業、海外游資、獲利豐厚的台商,下一波資產大洗牌階段,躍居為更大的贏家。
從第1季、第2季,土地價格飆上每坪1,453萬元、店面飆上每坪千萬元、頂級豪宅出現每坪2、300萬元的行情,即可窺知游資正轉向最佳保值的理財工具;另外,台中、高雄也出現許多「北客南下」的置產大戶,也帶動第2季中南部都會區價量齊揚。
雖然適度打擊短炒客,對於房市未嘗不是一條更健康理性的道;不過,過度干預房價,尤其針對高價不
▼3則網友回應▼
  • benz280  •  1日15小時前
    既然有那麼多人錢太多,政府多課一點重稅,減少一些政府財政負擔也不錯啊,不動產動低稅負,投資人動不動賺幾倍,卻傷害一大堆受薪階級的人,所以應該針對二套房人頭房課20%交易營業稅,然後專款專用建構大量補貼無產階級的出租住宅和社會住宅,才合乎社會正義
    • 阿賜 1日3小時前
      然後專款專用建構大量補貼無產階級的出租住宅和社會住宅,才合乎社會正義........讚ㄜ
  • 幻想家21號  •  1日15小時前
    房市新聞沒有創新方式,已淪為廣告工具,聽久會麻木,甚至會打消有錢人購屋的念頭,未來會變成,不敢買台灣的不動產。台灣哪裡看好?其它產業沒看到發展?開放陸資已四年了,卻沒看到陸資來台開公司創造就業機會。國外不少報導分析台灣房市汲汲可危,只是台灣媒體只會報喜不報憂。

    彭總裁和馬政府,別成為摧毀台灣經濟成為日本第二的歷史罪人!
    錢都流到買房置產,封死不動。確沒把錢流到發展產業並創造就業機會,長期而言仍看壞台灣的內需和薪資,未來廣大受薪階級不用說買房,未來物價漲薪水跌,就連三餐都吃不起了。屋主更不用奢望把房子轉售變現。以國外經驗,房市是末代產業,當其他產業無可發展,只好炒房,那治安必惡化,仇富情緒升高,會有搶劫富人的亂象。已開放陸資有3年了,卻沒看到陸資來台開公司發展產業,也沒看到產業回流台灣創造產業及就業機會。

    國外有研究台灣房市的一些真實數據,只是台灣媒體為了服務財團建商,刻意掩蓋事實真象,並請某某炒房專家名嘴來助陣。且國泰房地產調查指數過於樂觀並低估其數據。反而是一些外資調查基構比較客觀。

    國內GDP有51.69%是貢獻在購屋貸款,房市負債比過高,排擠國內其它消費和內需及產業發展,並打擊創造就業機會,尤其近4年新買賣移轉房屋所得負債比是83%,國泰調查是40.6是已包含前20年已購屋的成份加上已還清房貸的部份。顯示只要一般所得在高房價下,萬一物物價飛漲,則會有大批繳不起貸款而斷頭潮出籠。

    那如此縱容資金去炒房價,沒有去發展經濟型產業,台灣下一步會像20年前日本那樣炒作天價瞬間崩盤?還是像希臘和西班牙那樣?台灣如果產業再繼續空洞化,恐崩的比日本嚴重!

    一個地區沒有什麼產業園區發展,或某某產業輔值政策,最重要指標是是外資大力投資某非房地產的台灣產業並帶動就業薪資上漲,就像南韓一樣的話。
    目前只有房市和公共建設題材,卻沒其它產業發展,那只有短期熱,長期必有隱憂。

    房市已多頭8年,如果房市和股市是同樣性質是投資財,以10年台股漲到1萬2後來不到半年崩盤到剩3千多點,歷史將再重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news 的頭像
    gonews

    gonews - 新聞速看&分享網友評論

    g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