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地方新聞-社論-決策落差銷蝕國家競爭力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7月26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行政院正在推動中的政府組織改造工程,設定的目標是要打造精實、彈性、效能的行政組織,以期能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這些預設的目標和願景,最後是否能夠實現,自為各方所關注。但是外界的關注可能只是霧裡看花,而行政體系各部會的自我評斷,則可能基於本位而自我感覺良好。倒是幾位曾任或現任的政務委員,有機會參與政府決策卻又不致陷入部會的本位窠臼,不約而同的在日前公開的論壇場合,點出當前政府施政的一些盲點與偏差,實足堪為主政當局採擇校正之資。
這幾位政務委員,包括已離職的林萬億和陳添枝,以及還在任的管中閔和張善政,他們在總主題為「實在年代」的「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中,分別針對不同領域服務業的發展轉型,很「實在」的分享他們以學者或專家身分入閣後的切身感受,歸納起來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他們共識度最高的是感慨政府部會各自為政,橫向整合嚴重不足。林萬億就以在任時全力推動十年長照計畫為例,指出行政部門與長期照護有關的部會即包括內政部、衛生署和退撫機構,但是三者之間不論是服務觀念、系統或給付條件都有很大的差異,但是要把它們整合起來卻是難上加難,結果則是造成經費資源的浪費和不同系統之間不公平的感覺。
毫無疑問,林萬億所提部會之間整合不足的病灶,絕對不只存在於長照十年計畫中而已。另外諸如公、勞、農保之間的歧異,軍、公、教與國營事業體系不同的退休撫卹規定,都是長期存在卻無力整合的顯例。
第二、政府管得太多同樣也是共識度極高的項目。管中閔就直言政府應減少管制,避免限制企業營業項目,才能讓創新模式得以發展,使產業增加活力。張善政更直指台灣要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平台,最主要的障礙就是過時法規的不當束縛。他並舉實例,財政部推廣電子發票,但卻規定參與的商家要先繳交百萬元的保證金,等於對為數眾多的小商家高築門檻,形成全面推廣的瓶頸。又譬如要發展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news 的頭像
      gonews

      gonews - 新聞速看&分享網友評論

      g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