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科技新聞-自製電子儀器上太空 台灣能力受肯定
自由時報 - 2012年7月2日 上午4:28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陳怡靜/台北報導〕台灣是今年繼瑞士之後,第二個太空磁譜儀(AMS)地面監控中心落腳處;統籌AMS計畫的中研院院士李世昌表示,台灣自製的電子儀器於太空站上運行一整年情況良好;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陳紹興表示,代表台灣太空能力獲得國際肯定。
李世昌指出,自科學家愛因斯坦以來的物理界都是有正物質就有反物質,在實驗室裡也很容易找出反電子、反質子,「但是為何宇宙都是正物質,反物質跑到哪裡去了呢?」基於好奇心,設計AMS太空磁譜儀,「相當於把地面上的粒子偵測器放到太空上」,藉由正反電子不同電荷、會有相反偏轉的磁場,希望藉此找出反物質組成的宇宙。
李世昌表示,AMS的電子儀器由台灣中科院製作,一年間都正常取得數據,運行非常良好,深獲國際稱讚。另一方面,由於台灣與歐洲時差八小時,AMS必須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監控,因此AMS地面監控中心設在台灣,也有互相備源的意義。
中研院院士、中央大學太空所教授李羅權表示,以他目前了解,AMS計畫把儀器放到四百公里以上的大氣中,從高能到低能的粒子都可以偵測得到,「過去太空中粒子到地面後,因與大氣碰撞後會散開,但到底是物質或反物質?輕或重?都不得而知。」如今AMS計畫其中一個地面酬載中心將設在台灣的中科院,科學研究中心則在
李世昌指出,自科學家愛因斯坦以來的物理界都是有正物質就有反物質,在實驗室裡也很容易找出反電子、反質子,「但是為何宇宙都是正物質,反物質跑到哪裡去了呢?」基於好奇心,設計AMS太空磁譜儀,「相當於把地面上的粒子偵測器放到太空上」,藉由正反電子不同電荷、會有相反偏轉的磁場,希望藉此找出反物質組成的宇宙。
李世昌表示,AMS的電子儀器由台灣中科院製作,一年間都正常取得數據,運行非常良好,深獲國際稱讚。另一方面,由於台灣與歐洲時差八小時,AMS必須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監控,因此AMS地面監控中心設在台灣,也有互相備源的意義。
中研院院士、中央大學太空所教授李羅權表示,以他目前了解,AMS計畫把儀器放到四百公里以上的大氣中,從高能到低能的粒子都可以偵測得到,「過去太空中粒子到地面後,因與大氣碰撞後會散開,但到底是物質或反物質?輕或重?都不得而知。」如今AMS計畫其中一個地面酬載中心將設在台灣的中科院,科學研究中心則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