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科技新聞-特稿/中共軍事戰略的太空科技因素
中央日報 - 2012年7月16日 上午7:27
(一)前言
中共於六月十六日發射神州九號載人太空船,並於十八日與在軌的天宮一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廿四日完成手控交會對接。中共宣稱將於2020年設置載人太空站,完成其載人太空任務三部曲。中共自主研製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在去年底具備亞太地區局部導航定位功能,中共並於今年初宣佈,此衛星系統即日起提供大陸及周邊地區導航定位與時間校正服務,今年內還將發射六顆北斗衛星,訊號可以完全覆蓋亞太地區。中共預計在2020年時建構完成整個北斗系統,屆時此衛星系統之導航定位功能將可覆蓋全球。中共至今已發射兩枚中繼衛星,可以提供衛星數位資料中繼傳輸服務,使中共在軌衛星各項功能得以具備即時傳輸能力。在當前共軍尚未具備全球部署能力時,中共太空科技發展已逐漸具備無死角之太空軍事能量。此太空科技成果必將加速共軍全球部署與機動能力之發展,進而改變中共軍事戰略。
(二)太空科技的軍事價值
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係飛行於距地表三百四十三公里高度的近地軌道上,在此軌道飛行的物體時速高達兩萬八千公里。雖然神州九號和天宮一號在對接過程中的相對時速只有每秒0.2公尺,但其實二者都以二十五倍音速的高速在軌飛行。另外太空船在軌道上飛行時並非處於平面,而係立體空間,速度快慢連帶影響飛行高度,因此神州九號在對接過程中速度、方位及高度的調整,都涉及精密的計算和機械操作。尤其在無阻力的太空中,修正太空船姿態及速度的發動機噴發的推力必須控制的十分細微精準,和將太空船推入太空軌道所須的龐大推力截然相反。中共能夠成功的完成神九和天宮的對接,顯示其在此領域的研發和製作技術,已經不亞於美俄等具備太空活動能力的國家。中共具備在軌太空船與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後,未來應可很快衍生發展出在軌收放,以及維修衛星飛行器的能力,甚至於必要時可以竊取破壞敵方的在軌衛星,而不會產生如2007年1月中共以飛彈擊毀衛星後,留下超過兩萬四千件的碎片威脅其它在軌衛星的安全。另外在既有的技術基礎上,中共應該持續研發太空船返回技術,以使未來太空船能夠如美國太空梭一般,能夠執行多次太空飛行任務,如此才能夠將回收的衛星安全送返地面。目前中共僅能以太空船的返回艙把太空人送回地面,除內部空間狹小僅能載人無法裝載其它 物體外,返回艙在經過大氣層時遭受高溫燃燒,無法重覆使用。此種技術以美國的太空科技發展歷程觀之,屬於第一代的返回技術,目前代表美國第二代太空返回技術的太空梭在服役三十年後也已除役,目前正研製以代號X37B的無人駕駛太空飛機為主的第三代太空飛行器,該太空飛機日前方才完成持續超過十五個月的低地軌道飛行測試,成功返降地球。中共若要擴展其太空活動,勢必發展太空船返回技術,以具備自太空軌道攜帶衛星返回地球的能力。
除了載人太空船外,中共自主研製的北斗衛星系統也於去年底開始,具備在大陸以及周邊地區的導航定位功能。中共並宣佈在今年將發射六顆衛星,使北斗系統訊號可以覆蓋整個亞太地區,另外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建構完成,屆時將具備全球衛星導航功能。北斗衛星系統的成功,將使中共脫離對美國GPS和俄羅斯GLONASS系統的依賴,更意味著戰時不會面臨美、俄用中斷衛星訊號的手段來限制其軍事行動。就戰略層級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完成,讓共軍在執行信息化戰爭形態下的軍事行動時,取得獨立自主的行動能力,不必再仰美俄鼻息必須依賴其衛星導航系統方能遂行任務,這也讓中共真正成為和美俄平起平坐的軍事大國。去年中共海軍兩度編隊穿越日本海域前往西太平洋進行演訓活動,第一次的編隊航行至日本沖之鳥礁西南方四百五十公里處,艦隊進行艦載無人機駕駛的飛行訓練;第二次編隊航行至沖之鳥礁西南方九百公里的海域,進行艦載直升機的飛行訓練。這兩次航行都深入西太平洋,且進行艦載機的飛行訓練,眾人皆知在大洋海面上飛行,飛行員並無目視座標依循,必須依賴導航系統的引導,而無人機更須完全依賴衛星導航系統才能執行飛行任務。根據?詹氏防衛周刊?引述日本防衛省對外展示兩張大陸無人機照片,指出中共海軍艦隊在西太平洋進行無人機起降訓練時,有三架無人機停放在054A型護衛艦?舟山號?尾部甲板上,這款無人機執行偵察任務時可掛不同用途感測器,所得目標圖可透過數據鏈傳回母艦,這對提高共軍海上資訊化作戰能力幫助極大,可大大彌補艦載長程雷達探測盲區,使大陸艦隊預警能力增強。共軍艦艇遠航至這麼遠的海域進行無人機和直升機的飛行訓練,明顯是針對其甫建構完成的北斗系統而來,以無人機和直升機的飛行來實地測試北斗衛星系統,在西太平洋海域所提供之定位導航功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而此海域位於台灣與關島中間,正是共軍對美軍執行反介入戰略時可能出現雙方短兵相接之海域,其戰略意涵不言可喻。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為突破其太空活動能量的死角,於2008年4月25日發射一枚名為?天鏈一號01星?中繼衛星至地球同步軌道,又於2011年7月發射02星,故目前中共已擁有兩枚中繼衛星,提供在軌衛星及飛行器即時數據傳輸服務。中繼衛星屬?衛星中的衛星?,能夠為在軌衛星飛行於地面接收站所及之地表以外位置時,擔任衛星資料傳輸給地面基地時的中繼站,使衛星
中共於六月十六日發射神州九號載人太空船,並於十八日與在軌的天宮一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廿四日完成手控交會對接。中共宣稱將於2020年設置載人太空站,完成其載人太空任務三部曲。中共自主研製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在去年底具備亞太地區局部導航定位功能,中共並於今年初宣佈,此衛星系統即日起提供大陸及周邊地區導航定位與時間校正服務,今年內還將發射六顆北斗衛星,訊號可以完全覆蓋亞太地區。中共預計在2020年時建構完成整個北斗系統,屆時此衛星系統之導航定位功能將可覆蓋全球。中共至今已發射兩枚中繼衛星,可以提供衛星數位資料中繼傳輸服務,使中共在軌衛星各項功能得以具備即時傳輸能力。在當前共軍尚未具備全球部署能力時,中共太空科技發展已逐漸具備無死角之太空軍事能量。此太空科技成果必將加速共軍全球部署與機動能力之發展,進而改變中共軍事戰略。
(二)太空科技的軍事價值
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係飛行於距地表三百四十三公里高度的近地軌道上,在此軌道飛行的物體時速高達兩萬八千公里。雖然神州九號和天宮一號在對接過程中的相對時速只有每秒0.2公尺,但其實二者都以二十五倍音速的高速在軌飛行。另外太空船在軌道上飛行時並非處於平面,而係立體空間,速度快慢連帶影響飛行高度,因此神州九號在對接過程中速度、方位及高度的調整,都涉及精密的計算和機械操作。尤其在無阻力的太空中,修正太空船姿態及速度的發動機噴發的推力必須控制的十分細微精準,和將太空船推入太空軌道所須的龐大推力截然相反。中共能夠成功的完成神九和天宮的對接,顯示其在此領域的研發和製作技術,已經不亞於美俄等具備太空活動能力的國家。中共具備在軌太空船與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後,未來應可很快衍生發展出在軌收放,以及維修衛星飛行器的能力,甚至於必要時可以竊取破壞敵方的在軌衛星,而不會產生如2007年1月中共以飛彈擊毀衛星後,留下超過兩萬四千件的碎片威脅其它在軌衛星的安全。另外在既有的技術基礎上,中共應該持續研發太空船返回技術,以使未來太空船能夠如美國太空梭一般,能夠執行多次太空飛行任務,如此才能夠將回收的衛星安全送返地面。目前中共僅能以太空船的返回艙把太空人送回地面,除內部空間狹小僅能載人無法裝載其它 物體外,返回艙在經過大氣層時遭受高溫燃燒,無法重覆使用。此種技術以美國的太空科技發展歷程觀之,屬於第一代的返回技術,目前代表美國第二代太空返回技術的太空梭在服役三十年後也已除役,目前正研製以代號X37B的無人駕駛太空飛機為主的第三代太空飛行器,該太空飛機日前方才完成持續超過十五個月的低地軌道飛行測試,成功返降地球。中共若要擴展其太空活動,勢必發展太空船返回技術,以具備自太空軌道攜帶衛星返回地球的能力。
除了載人太空船外,中共自主研製的北斗衛星系統也於去年底開始,具備在大陸以及周邊地區的導航定位功能。中共並宣佈在今年將發射六顆衛星,使北斗系統訊號可以覆蓋整個亞太地區,另外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建構完成,屆時將具備全球衛星導航功能。北斗衛星系統的成功,將使中共脫離對美國GPS和俄羅斯GLONASS系統的依賴,更意味著戰時不會面臨美、俄用中斷衛星訊號的手段來限制其軍事行動。就戰略層級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完成,讓共軍在執行信息化戰爭形態下的軍事行動時,取得獨立自主的行動能力,不必再仰美俄鼻息必須依賴其衛星導航系統方能遂行任務,這也讓中共真正成為和美俄平起平坐的軍事大國。去年中共海軍兩度編隊穿越日本海域前往西太平洋進行演訓活動,第一次的編隊航行至日本沖之鳥礁西南方四百五十公里處,艦隊進行艦載無人機駕駛的飛行訓練;第二次編隊航行至沖之鳥礁西南方九百公里的海域,進行艦載直升機的飛行訓練。這兩次航行都深入西太平洋,且進行艦載機的飛行訓練,眾人皆知在大洋海面上飛行,飛行員並無目視座標依循,必須依賴導航系統的引導,而無人機更須完全依賴衛星導航系統才能執行飛行任務。根據?詹氏防衛周刊?引述日本防衛省對外展示兩張大陸無人機照片,指出中共海軍艦隊在西太平洋進行無人機起降訓練時,有三架無人機停放在054A型護衛艦?舟山號?尾部甲板上,這款無人機執行偵察任務時可掛不同用途感測器,所得目標圖可透過數據鏈傳回母艦,這對提高共軍海上資訊化作戰能力幫助極大,可大大彌補艦載長程雷達探測盲區,使大陸艦隊預警能力增強。共軍艦艇遠航至這麼遠的海域進行無人機和直升機的飛行訓練,明顯是針對其甫建構完成的北斗系統而來,以無人機和直升機的飛行來實地測試北斗衛星系統,在西太平洋海域所提供之定位導航功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而此海域位於台灣與關島中間,正是共軍對美軍執行反介入戰略時可能出現雙方短兵相接之海域,其戰略意涵不言可喻。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為突破其太空活動能量的死角,於2008年4月25日發射一枚名為?天鏈一號01星?中繼衛星至地球同步軌道,又於2011年7月發射02星,故目前中共已擁有兩枚中繼衛星,提供在軌衛星及飛行器即時數據傳輸服務。中繼衛星屬?衛星中的衛星?,能夠為在軌衛星飛行於地面接收站所及之地表以外位置時,擔任衛星資料傳輸給地面基地時的中繼站,使衛星
▼1則網友回應▼
-
JONES • 12日前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