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社會新聞-劇烈天候成常態 新治水策略應變
客家電視台 - 2012年8月7日 下午8:04
【劉玟惠 徐志維 台北】
3年前莫拉克風災,造成中南部山坡崩塌、河川淤塞,但是空前的大災難也改變台灣治水思維,由於過大雨量容易造成都市淹水,未來將會把都市中的綠地公園作為滯洪池,並設置透水性鋪面加強雨水滲透,讓都市有海綿功能,避免大量雨水瞬間排出,來降低淹水狀況。
截至今年7月底,經濟部水利署3年來,已經疏濬約25萬立方公尺的土沙,相當於129座101大樓,雖然大致疏濬完成,但是龐大的土石崩塌,凸顯出人在面對天災的無能為力,因此也改變台灣的治水策略,未來將採取流域綜合治水方式,從上游水庫、分洪道等設施增加滯洪功能,降低瞬間龐大雨量造成的災害。
水利署署長 楊偉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上游沒有水庫,中游只有河川,沒有分洪道也沒有疏洪道,這些水全都要擠到水的高速公路上面,他一定是塞車,所
3年前莫拉克風災,造成中南部山坡崩塌、河川淤塞,但是空前的大災難也改變台灣治水思維,由於過大雨量容易造成都市淹水,未來將會把都市中的綠地公園作為滯洪池,並設置透水性鋪面加強雨水滲透,讓都市有海綿功能,避免大量雨水瞬間排出,來降低淹水狀況。
截至今年7月底,經濟部水利署3年來,已經疏濬約25萬立方公尺的土沙,相當於129座101大樓,雖然大致疏濬完成,但是龐大的土石崩塌,凸顯出人在面對天災的無能為力,因此也改變台灣的治水策略,未來將採取流域綜合治水方式,從上游水庫、分洪道等設施增加滯洪功能,降低瞬間龐大雨量造成的災害。
水利署署長 楊偉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上游沒有水庫,中游只有河川,沒有分洪道也沒有疏洪道,這些水全都要擠到水的高速公路上面,他一定是塞車,所
▼1則網友回應▼
-
如何賺取全世界的財富《開分頁》 • 1小時47分前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