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健康新聞-立報犇報聯播:局外人札記--關於一個國家的體重

台灣立報 - 2012年8月29日 下午6:42
文/葉芸芸
當飛機抵達紐約的甘迺迪機場,可能還沒有走出機場,你就已經注意到:肥胖的人還真不少。美國到底有多少肥胖人口? 根據國防部的統計,有四分之一的役男因為體重超重而不能當兵。美國人到底有多胖? 根據國家海岸警衛隊評估,美國成年旅客的平均體重在1960年是160 磅,2010年為185磅。只要看看一些機場工作人員(警衛、海關、行李搬運工) 的身架份量,你不需要什麼數字來說服。
如果這時候正好肚子餓了,你只有兩三種選擇,挑一家速食連鎖店,坐下來吃一份微波或是油炸加熱的冷凍食品,到星巴克買一杯咖啡和三明治,或者從販賣機買到各式各樣包裝得密不通風的糖果或餅乾充饑。如果你想要吃真正的食物,而不是這種工廠製造出來的高度加工食品,那麼你可能面對相當的挑戰,最好的選擇大約是裝在塑膠盒子裡,用微量清潔劑泡洗過的生菜沙拉(為了延長銷售有效時間)。
等你開了電視機,那又是另外一個世界,性感美麗的模特兒個個瘦骨勻稱,全身上下找不到多餘的贅肉。當那些幾分鐘就插播的廣告撲面而來,從各式各樣的減肥計畫到止痛、安眠、抗憂鬱,還有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的藥品應有盡有,這時候你才連繫到整個社會的焦慮。
現代的瘟疫
肥胖是現代人才有的特殊傳染病疫情嗎? 是因為生活在富裕社會的人們吃的豐盛營養,攝取的熱量太高,而體力勞動卻不多,以致於沒有消耗掉的卡路里熱量都積存在身上,成為腹部上一圈圈像輪胎的肥肉?
如果我們能夠約束自己不貪嘴,或者每天堅持努力運動─跑步、跳繩、轉呼拉圈,想盡辦法把吃進去的卡路里都消耗掉,讓體內的熱量收支平衡,這樣就可以保持健康和苗條的身材嗎? 掌管美國人健康的國家衛生署的網頁上是這麼告訴人民的:過重與肥胖是能量不平衡的結果。
如果運動是減肥的關鍵?那麼,每天辛苦工作的體力勞動者應該都不會有肥胖的問題了,為什麼公路邊、建築工地上到處都可以見到體重超標的工人呢?
經濟大蕭條的1930年代,紐約的街頭每天有很長的隊伍,等待慈善機構供應免費的麵包和熱湯,當時全美國每十個人當中就有六個生活貧困的,每天為求一家人溫飽而掙扎。1934年來到紐約的年輕德國醫生Hilde Bruch,驚訝地發現在這樣一個饑餓的時代,她卻在紐約街頭、地下鐵和學校裡看到很多肥胖的小孩。後來,哥倫比亞大學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針對兒童肥胖症的診所,由 Bruch醫生主持。
六十年後,時序進入了21世紀,兒童肥胖症是美國最令人擔憂的健康醫療問題,大約有15%年齡在6~19歲之間的小孩體重超重,每年另有15%的兒童持續在加入這個肥胖超重的行列。而且,肥胖的小孩幾乎一定會長大成為肥胖的大人。
肉食者胖? 素食者瘦?
美國人是全世界最大的肉食者,1970年代是美國人消耗肉食量的高峰時期,但這卻是¬肥胖症候在美國成為疫情的前夕。1970年代以後,民眾瞭解過量的肉食會導致大腸癌、心臟病以及肥胖等疾病,肉食的消耗量逐漸減低下來,奇怪的是,美國的肥胖人口正是從這時候開始持續地增加起來。
美國人每天從飲食中所攝取的卡路里熱量卻一直在升高,最主要的來源有1/4是糖, 1/4為油脂(絕大部份來自大豆),46%來自細糧 (包括玉米粉和麵粉等),只有8%左右來自蔬菜與水果,這份美國農業部(USDA)關於肥胖疫情的的統計資料,提供了另外一個視野:現代美國人的飲食內容是以糖、油和精細澱粉為主,充滿了熱量,但幾乎沒有其他營養,一方面飲食過量,另一方面卻又營養不良,這將會養育出一種什麼樣的新人類呢?肥胖症候恐怕只是冰山的一角。
素食的人一般是比較瘦的,但是有些素食或是吃少量肉的人們,很放心地吃一大堆奶油、乳酪、蛋糕甜食,或是塑膠袋裡的各式各樣多糖多油的零食。這些高度加工的垃圾食品便宜方便又容易保存,是經濟條件不居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news 的頭像
      gonews

      gonews - 新聞速看&分享網友評論

      g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