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健康新聞-吃補變吃「毒」 衛署加強中藥材把關
台灣立報 - 2012年7月24日 下午8:29
相關內容
放大顯示吃補變吃「毒」 衛署加強中藥材把關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台灣人愛吃中藥進補,卻往往把吃補變成吃毒。市售中藥材多自中國大陸進口,雖然衛生署會抽驗,一旦查驗出重金屬超標時,民眾往往早已把大批藥材吃下肚,影響健康。為加強把關,衛生署8月起將針對進口量前十名的中藥材進行源頭管理,以邊境檢查要求檢附合格證明文件,對於進口前四大的紅棗、黃耆、當歸及甘草,還要加上5%比例檢驗。
根據衛生署統計,2009年進口數量最高的前十名約佔總進口量的32%,依序分別為:紅棗、黃耆、當歸、甘草、地黃、川芎、茯苓、白芍、白朮及杜仲。衛生署8月1日起將針對這十種中藥材進行邊境管理措施。
衛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表示,衛生署分3階段實施品質管理機制,第一階段要求市售之中藥材飲片,標籤或包裝均應符合標示事項處理原則,目前已經公告324種中藥材品項應標示。第二階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台灣人愛吃中藥進補,卻往往把吃補變成吃毒。市售中藥材多自中國大陸進口,雖然衛生署會抽驗,一旦查驗出重金屬超標時,民眾往往早已把大批藥材吃下肚,影響健康。為加強把關,衛生署8月起將針對進口量前十名的中藥材進行源頭管理,以邊境檢查要求檢附合格證明文件,對於進口前四大的紅棗、黃耆、當歸及甘草,還要加上5%比例檢驗。
根據衛生署統計,2009年進口數量最高的前十名約佔總進口量的32%,依序分別為:紅棗、黃耆、當歸、甘草、地黃、川芎、茯苓、白芍、白朮及杜仲。衛生署8月1日起將針對這十種中藥材進行邊境管理措施。
衛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表示,衛生署分3階段實施品質管理機制,第一階段要求市售之中藥材飲片,標籤或包裝均應符合標示事項處理原則,目前已經公告324種中藥材品項應標示。第二階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