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政治新聞-名家精選》老包:政治的鍋爐論

NOWnews - 2012年7月25日 上午10:45
文/老包 親愛的讀者,兩個月沒和大家聊聊了,最近大家都在談論馬團隊林益世貪污醜聞,我們也來談談;但在進入主題之前,我要對上次談到的台派本土報社會責任話題,再行若干補充。
上次談到本土報老闆是台灣首富,就應該被要求在台灣本土創造相對的就業機會,為我們青年的夢想與未來想像,貢獻更多的心力…;如同生產iPhone、掀起本世紀生活大革命的蘋果公司,雖然富可敵國,但如果不能在美國本土提供就業機會(主要在中國生產),存在的意義就會受到強烈質疑!而在我提出這個觀點之後的一個星期,根據外電消息,美國蘋果公司的執行長庫克,已有了重要的宣示─他說接下來將開始規劃在美國本土生產,雖然產業聚落形成不易,但要往這方面努力!
我補充這個訊息的用意如下:第一,蘋果公司此一宣示,是美國社會長期以來施加壓力的結果;美總統歐巴馬只要逮到機會,一定正經八百的向該公司強烈要求(不像台灣的當權者與統媒,一天到晚莫名其妙在鼓吹產業外移),第二,台灣要成為一個像樣的民主國家,不是一天到晚在報紙叫選民「覺醒」而已,最重要的是自己以身作則,看看別人(那些比自己沒有實力的人)為社會做了什麼,而自己身為首富,實質又做了什麼?
蘇貞昌就任民進黨主席之前,我就預測本土報接下來將是「每日一蘇」─這其實是一種新聞史上,相當不堪的笑柄形容詞,意思說強勢新聞媒體不愛惜羽毛,淪為某個空洞政客的專用宣傳工具,「規定」每天最少都要「擠」出一條美化該政客的新聞。而典故則是出自1993年至1998年,出任省長(省主席)的宋楚瑜。
當年台視是省政府的資產,台視上上下下為了巴結宋,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編撰美化宋的新聞,而有「每日一宋(頌)」的新聞笑柄。但我今天要提醒本土報:所謂過猶不及,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台視當年並沒有幫到宋楚瑜,那今天的本土報,也不會幫到蘇先生!
而關於林益世貪污案醜聞,由於事件還在發展之中,我們不妨先從社會的民主機制看待此案。司法啟動機關的特偵組,在本案中的消極與被動已是眾所皆知,這更證實了司法「辦綠不辦藍」的傳言。然而馬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林益世,畢竟還是被關進牢裡,且案子也好像會扯向吳敦義…等等,近十年來被包裝成聖人 再世般的今之當權派、昔之老K非主流集團,總算露出了一些破綻。因此,這裡面就存在了很值得我們探究的、屬於台灣特殊的民主意涵:那就是,這麼不容易的現實「解構」,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對台灣人來說,這是一門很重要的民主課題。
在本案中,輿論界現在常提到要追究林益世背後的「共犯結構」。這個名詞(共犯結構)是我在二十多年前的專欄中,所創造出來的詞句,在三、五年內,我引用的次數應該不下百次,以致有一陣子我在新聞界朋友都開玩笑請我休息一下,讓他們「耳根清淨」。而我之所以一再引用,乃是有感於戒嚴時期,外來政權遺留的特權「共犯」文化(包括貪污舞弊),實在是盤根錯節,每日題材俯拾可得,寫不勝寫矣。而這些在以前是不容易清楚顯現的,當李登輝在國民黨政權體系中進行民主工程時,往昔因蔣家戒嚴系統牢固支配的「共犯結構」,由於內部矛盾及其他民主因素,才開始有所鬆動。
舉例來說,在有名的十八標案中,就是用高出一倍多的預算去造工程,然後分給圍事的非主流派五名立委各一億,這當然就是「共犯結構」。又譬如我在扁執政後不久,曾經爭取到一家官股控制的大型上市公司,一期約六萬元廣告,廣告代理商通知我的業務經理,要開立二十萬元發票!我當然知道這是他們這一行奉行已久的「行規」,在拒絕後愈想愈不甘願,就打電話向該公司的高層抗議。這家公司在當下立即撤換了代理商,也戒掉了那一項行之多年的陋規。這是另一件共犯結構;因為是「陋習」,所以是「共犯結構」。
簡單的說,民主進化使得共犯結構逐漸的在「解構」中,但陳水扁毛燥而淺碟子的性格,卻讓它們逮到機會慢慢的凝聚,最後又復活了──這種性格的顯現,最早是2000年核四停建事件。在那一椿莽撞的決策中,他不但先去踩蛇尾(而不是抓蛇抓「七寸」),還挑在與連連戰會面後,去做此挑釁動作。這是迫使共犯結構大團結,「鳳還巢」的預告片(本來嚴重分裂的連宋兩大勢力,竟因扁與新系的刺激,義憤填膺後復合),到了2004年底,他忙著要消滅李登輝的台聯勢力,致國會改選「廣義的主流派」,應過半而未過半,更是正式敲響喪鐘,向共犯結構繳械的第一關。而2006年的紅衫軍之亂,則宣告共犯結構已整隊完成,並得以藉扁家的「認賊作爸」自我毀滅作風,而冠上正義之師美名。
我來說一個小故事:策動紅衫軍的那家統派大報,在事發之前 其實因扁的L姓親信長期撮合,雙方相當友好。我甚至知道該報的新一代老闆,曾帶著一名女性親信主管,赴扁總統官邸聯歡、喝紅酒一整個晚上,扁夫人在會中扮演著被寵倖的角色;因此,當紅衫軍之亂時,該報盡全力在醜化扁夫人,總會令我想到這一段,而感到悲哀─社會有影響力的大報,都這般寵倖扁夫人(扁在特偵組的口供中,也曾說本土報老闆捐給他們3000萬元─扁不是叫這個台灣首富投資台灣3000億,以製造就業機會,卻去
▼1則網友回應▼
  • 老爸  •  10小時前
    先給你一個讚
    本文有給我一種感動,民主先進的努力還是有在本土發了芽
    全篇立論精闢,值得推薦
    陳水扁毛燥而淺碟子的性格...紅衫軍之亂,則宣告共犯結構已整隊完成,並得以藉扁家的「認賊作爸」自我毀滅作風,而冠上正義之師美名。 「每日一蘇」及謝先生像是在家庭失寵的大哥,但家庭的破敗常賴這個大哥回來濟助..等等論述,派系色彩太濃;削弱了客觀性
    但不失是民主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給你一個甲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news 的頭像
    gonews

    gonews - 新聞速看&分享網友評論

    g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