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地方新聞-落實平權 民間籲設台灣女孩日

台灣立報 - 2012年8月21日 下午10:04
相關內容 放大顯示落實平權 民間籲設台灣女孩日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勵馨基金會於21日舉行女孩的教育與媒體權論壇,與會學者指出,台灣女性在就學上仍受限制,被期待就讀人文科系;而在媒體形象上,也經常被塑造成帶著性暗示的物體。勵馨呼籲政府通過「台灣女孩日」,鼓勵其多元發展。
女性典範打破刻板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雖然少女接受教育比例與男性沒有差異,但在科系的選擇上,仍受性別影響。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每個孩子應有追求知識的權利,不因性別而限制科系;馮喬蘭舉例,建中學生大多選擇理工班,選人社班的學生反被視為異類。此外,女學生也經常被限制如何穿著,例如檢查女學生的胸罩顏色,甚至要求女學生必須穿小背心,以免校服露出胸罩顏色等等。
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林麗珊指出,傳統文化認為女孩不需太多教育,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和「女子識字多誨淫」,女孩被教導要以家庭為重,盡力維持婚姻生活的美滿。而傳統文化影響其實延續到今日,即使台灣的女大學生比男生多,但就業率卻都是男高於女。
林麗珊認為,提倡台灣女孩日,讓女孩認識和學習更多女性典範相當重要。應讓女孩認識許多女性典範,例如台灣的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女畫家陳進、女指揮家郭美貞、女舞蹈家蔡瑞月等等。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楊玉惠則表示,女孩不應自己限制自己,因為社會的價值觀而限制自己的發展。
除了在教育上女性發展方向受到限制之外,女性在媒體上的形象以也相當扭曲。勵馨執行長紀惠容指出,少女在媒體中的形象不是有感覺、有情緒、有思想的「人」,而是一個個帶著性暗示、任憑品評選擇的「物體」。此種將少女物化、貶抑的價值觀,透過傳播媒體不斷灌輸給少女與其周遭的人,不但影響少女自我形象的認知及他人對待少女的態度與方式,更損傷台灣少女的基本人權。
勵馨基金會21日表示聯合國今年宣布通過10月11日為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news 的頭像
      gonews

      gonews - 新聞速看&分享網友評論

      g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