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科技新聞-當科幻電影變成現實 讓機器人幫你賺錢!
Money 錢 - 2012年8月6日 下午1:25
創意總是天馬行空,而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在創意的極致發揮下,引領了許多現代科技的發展,從30年代起許多科幻電影中的「未來科技」,現在都一一成了真實的科技產品,大家熟悉的電影如《星際大戰》的R2機器人、《007系列》中情報員龐德使用的各種新科技與酷炫的未來汽車等等,現在四處可見,此外包括薄型螢幕(液晶電視)、3D 立體技術等,日新月異的科技已經大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slogan,真正源頭其實是「創意始終來自於人性」,因為人類的需求,讓有創意的人開始想像新的科技產品,當「想像」落實,世界也就發生了巨變,例如西元18~19世紀時的兩次工業革命,第1次是瓦特(James Watt)發明蒸氣機,人類開始用機械動力取代人力和獸力;第2次是電力開始被廣泛使用,以及合金技術進步讓材質出現高度創新,展開各類電機和電晶體應用的爆發期。
這兩次工業革命雖然以機器取代了大量的人工,卻因為有更多前所未見的新產品推出,為人類生活帶來巨大改變,因此也創造出更多不同的職業別,人力需求反而提升,經濟因而起飛。
邁入21世紀,第3次工業革命展開。電腦、網路與各類科技的成熟,讓這個世界變成「全自動」的世界,譬如半導體工廠設備全自動化,或是用機器幫忙收門票、送餐點,未來機器人在家幫忙照顧老人或小孩也可能成真。
而且,拜網際網路所賜,人類不需要對個別機器下指令,因為這是個「物聯網」的世界——機器可以自己跟機器「溝通」,而且是數十個、數百個介面同時進行溝通。我們不禁要問:再這樣下去,人類還可以做些什麼?
人力遇缺不補 企業獲利反向提升
世界經濟的龍頭美國,在歷經金融海嘯之後,整體人力市場結構出現明顯改變。許多機構發現,裁員之後遇缺不補,整體的經營效率竟然沒有下降,顯示以前冗員過多。還有些企業選擇用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當2009年經濟落底復甦後,美國企業對設備和軟體的支出年增幅達31%,但民間企業職缺只成長1.4%。
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RIA)統計,截至2011年9月底止,美國工業用機器人新訂單比1年前成長了41%,目前總體使用量僅次於日本,國內生產力有顯著提升。
這番論述,可從美國公布的企業獲利得到證實。美國S&P 500大企業今年第1季營收成長10%,平均每股稅後盈餘卻成長21%,平均人工薪資則是負成長,顯見在「不增加人力、也不加薪」的情況下,企業效率還反向提升。因此,眾多市場專家的結論是「失業率不會再回到過去的低水準了」。
我們再回來看台灣,各企業主也有類似感受。今年台灣上市企業第1季營收成長7.38%,但稅後純益卻衰退高達38.96%。這個情形說明,過去靠中國便宜人工降低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面對國際殺價競爭、中國工資不斷調漲,台灣又找不到適用工人的情況下,企業紛紛喊出「無人化、自動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slogan,真正源頭其實是「創意始終來自於人性」,因為人類的需求,讓有創意的人開始想像新的科技產品,當「想像」落實,世界也就發生了巨變,例如西元18~19世紀時的兩次工業革命,第1次是瓦特(James Watt)發明蒸氣機,人類開始用機械動力取代人力和獸力;第2次是電力開始被廣泛使用,以及合金技術進步讓材質出現高度創新,展開各類電機和電晶體應用的爆發期。
這兩次工業革命雖然以機器取代了大量的人工,卻因為有更多前所未見的新產品推出,為人類生活帶來巨大改變,因此也創造出更多不同的職業別,人力需求反而提升,經濟因而起飛。
邁入21世紀,第3次工業革命展開。電腦、網路與各類科技的成熟,讓這個世界變成「全自動」的世界,譬如半導體工廠設備全自動化,或是用機器幫忙收門票、送餐點,未來機器人在家幫忙照顧老人或小孩也可能成真。
而且,拜網際網路所賜,人類不需要對個別機器下指令,因為這是個「物聯網」的世界——機器可以自己跟機器「溝通」,而且是數十個、數百個介面同時進行溝通。我們不禁要問:再這樣下去,人類還可以做些什麼?
人力遇缺不補 企業獲利反向提升
世界經濟的龍頭美國,在歷經金融海嘯之後,整體人力市場結構出現明顯改變。許多機構發現,裁員之後遇缺不補,整體的經營效率竟然沒有下降,顯示以前冗員過多。還有些企業選擇用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當2009年經濟落底復甦後,美國企業對設備和軟體的支出年增幅達31%,但民間企業職缺只成長1.4%。
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RIA)統計,截至2011年9月底止,美國工業用機器人新訂單比1年前成長了41%,目前總體使用量僅次於日本,國內生產力有顯著提升。
這番論述,可從美國公布的企業獲利得到證實。美國S&P 500大企業今年第1季營收成長10%,平均每股稅後盈餘卻成長21%,平均人工薪資則是負成長,顯見在「不增加人力、也不加薪」的情況下,企業效率還反向提升。因此,眾多市場專家的結論是「失業率不會再回到過去的低水準了」。
我們再回來看台灣,各企業主也有類似感受。今年台灣上市企業第1季營收成長7.38%,但稅後純益卻衰退高達38.96%。這個情形說明,過去靠中國便宜人工降低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面對國際殺價競爭、中國工資不斷調漲,台灣又找不到適用工人的情況下,企業紛紛喊出「無人化、自動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