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地方新聞-Cable風雲(3) 7月還沒過 傳中嘉不賣旺中
新頭殼 - 2012年7月15日 上午1:37
相關內容
放大顯示Cable風雲(3) 7月還沒過 傳中嘉 …
新頭殼newtalk 2012.07.15林朝億/台北報導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蘇蘅日前表示,7月底前將就旺中寬頻併購中嘉有線做出審議。同時間,業界也盛傳,對於併購案一直沒過,中嘉股東已經不耐煩,7月底前再沒通過,將另尋其他買主,不再賣給旺旺中時集團了。
也是因為這樣的巧合,讓外界對於先前認為主委任內不會通過旺中案的蘇蘅,突然說出7月底前將審查完旺中案,平添許多想像。
旺中寬頻併購案審議1年多,引發多方臆測;去年,就傳出旺中與私募基金安博凱簽約時,有「百年條款」,也就是在2011(民國100年)底未能完成交易,旺中就必須賠償中嘉一筆多達十多億元費用。不過,隨著審議過程拖延,期限延到今年7月底左右。
旺中不願評論
業界盛傳如果案子再不過,中嘉就不賣給旺中,也將另尋買主。對此,旺中特助趙育培接受查證時表示,相關合約事務不便透露。
其實,整體而言,此一併購案透明度相當不足。舉例來說,去年蘇蘅在立法院備詢時,對於併購案的交易數額就曾說錯;而當立委向其質詢是否有所謂「百年條款」時,她也答覆並不清楚。而旺中的態度也是,如果NCC沒來要求,他們也未必會將進一步的交易細節向官方報告。
這就造成了質疑這筆併購案的那一方,處於先天上資訊不足的困境;如果引述的數據有錯,還可能被業者強力反駁。
官方消極 質疑者無法獲得充分資訊
其實,NCC這樣消極地將資訊提供給公民社會,只是反映出台灣官場的普遍文化。不管是環保署的環評會議,還是政府的其他公聽會,質疑的一方其實都處於資訊弱勢,一不小心還可能像中興環工系教授莊秉潔面臨大財團告上法院的命運。
監委程仁宏在2010年糾正NCC長期坐視費率制度日趨惡質化時就曾批評,NCC財務專業能力嚴重不足,未能詳細驗證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所提供財務資料之可靠性及可信度。
高槓桿財務操作
國內有線電視相關資訊不僅透明度不足,同時,也陷入財團以高槓桿財務操作的危機。監察院另於2011年9月13日曾糾正指出,台灣3大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4年前由安博凱、美商凱雷與澳洲麥格理等外資機構,透過高度融資槓桿買下,4年後中嘉與凱擘再度傳出易手,售價從原本4百億元,暴漲至6百億元,短期即獲利2百億元。但詢問NCC後表示,業者所繳稅金僅2億元左右;租稅公平及合理性令人質疑。
報告還指出,「私募基金藉高度財務槓桿操作,收購國內有線電視與金融機構後,非但怠於遵循政府電視數位化之政策執行,影響有線電視產業發展,並傷及整體金融秩序與安全,嚴重衝擊我國金融生態」。
舉例來說,凱雷在2006年以476億元買下凱擘有線系統,到了2011年蔡明忠的大富以再650億元併購凱雷,等於每收視戶拉到5.56萬元的價碼。
而中嘉的交易更是天價。根據中研院研究員施俊
新頭殼newtalk 2012.07.15林朝億/台北報導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蘇蘅日前表示,7月底前將就旺中寬頻併購中嘉有線做出審議。同時間,業界也盛傳,對於併購案一直沒過,中嘉股東已經不耐煩,7月底前再沒通過,將另尋其他買主,不再賣給旺旺中時集團了。
也是因為這樣的巧合,讓外界對於先前認為主委任內不會通過旺中案的蘇蘅,突然說出7月底前將審查完旺中案,平添許多想像。
旺中寬頻併購案審議1年多,引發多方臆測;去年,就傳出旺中與私募基金安博凱簽約時,有「百年條款」,也就是在2011(民國100年)底未能完成交易,旺中就必須賠償中嘉一筆多達十多億元費用。不過,隨著審議過程拖延,期限延到今年7月底左右。
旺中不願評論
業界盛傳如果案子再不過,中嘉就不賣給旺中,也將另尋買主。對此,旺中特助趙育培接受查證時表示,相關合約事務不便透露。
其實,整體而言,此一併購案透明度相當不足。舉例來說,去年蘇蘅在立法院備詢時,對於併購案的交易數額就曾說錯;而當立委向其質詢是否有所謂「百年條款」時,她也答覆並不清楚。而旺中的態度也是,如果NCC沒來要求,他們也未必會將進一步的交易細節向官方報告。
這就造成了質疑這筆併購案的那一方,處於先天上資訊不足的困境;如果引述的數據有錯,還可能被業者強力反駁。
官方消極 質疑者無法獲得充分資訊
其實,NCC這樣消極地將資訊提供給公民社會,只是反映出台灣官場的普遍文化。不管是環保署的環評會議,還是政府的其他公聽會,質疑的一方其實都處於資訊弱勢,一不小心還可能像中興環工系教授莊秉潔面臨大財團告上法院的命運。
監委程仁宏在2010年糾正NCC長期坐視費率制度日趨惡質化時就曾批評,NCC財務專業能力嚴重不足,未能詳細驗證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所提供財務資料之可靠性及可信度。
高槓桿財務操作
國內有線電視相關資訊不僅透明度不足,同時,也陷入財團以高槓桿財務操作的危機。監察院另於2011年9月13日曾糾正指出,台灣3大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4年前由安博凱、美商凱雷與澳洲麥格理等外資機構,透過高度融資槓桿買下,4年後中嘉與凱擘再度傳出易手,售價從原本4百億元,暴漲至6百億元,短期即獲利2百億元。但詢問NCC後表示,業者所繳稅金僅2億元左右;租稅公平及合理性令人質疑。
報告還指出,「私募基金藉高度財務槓桿操作,收購國內有線電視與金融機構後,非但怠於遵循政府電視數位化之政策執行,影響有線電視產業發展,並傷及整體金融秩序與安全,嚴重衝擊我國金融生態」。
舉例來說,凱雷在2006年以476億元買下凱擘有線系統,到了2011年蔡明忠的大富以再650億元併購凱雷,等於每收視戶拉到5.56萬元的價碼。
而中嘉的交易更是天價。根據中研院研究員施俊
▼1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