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政治新聞-中國政治變革 楊建利:關鍵在公民領袖集團
新頭殼 - 2012年8月30日 下午11:40
新頭殼newtalk 2012.08.30 陳昱瑾/台北報導
中國最近半年來不僅在政治上遭遇薄熙來事件的強烈衝擊,經濟更受到歐美經濟不振的影響,長期從事中國民主運動的楊建利博士表示,中共的政權正處於改變的邊緣,雖然還不知道需耗費多少時日,但已經可以看見雛型,尤其是接班制的持續實施,以及薄熙來事件所導致的內鬥公開化,是中共政治變革的關鍵。而如何讓民間更能發揮影響力,他認為需要公民領袖集團的產生。
今年5月23日甫獲頒聯合國觀察2012年度Morris Abram人權獎、哈佛大學研究員楊建利博士,今(30)日在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中指出,中國官方表面看似否定普世價值,但是當王立軍等官員一出事就跑往美國大使館,因為美國是講求普世人權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朝野都知道民主制度才有安全保障。在中國人民的心裡,民主、自由、人權是占上風的,只是尚不知道方法去達成,這也是需要去克服的。楊建利說,最重要的是普世價值,只有普世價值才能支撐體系。
楊建利表示,中共政權的改變始於十年一代接班制的規範化。不同於以往的終身制,隨著接班制的進行,老大(接班人)的權威逐漸降低,兄弟們不服氣就互相打鬥。
楊建利指出,薄熙來事件種下內鬥公開化的種子。在薄熙來事件發生時,中共內部各派都在向外釋放對自己有利的訊息,這也代表中共目前沒有一個人可以控制、統一內部。當派系路線分裂、內部鬥爭被揭露時,就有可能揭起旗幟,宣稱自己是為老百姓著想、是民主的,因而引進民間的力量,造成政治上的變革。
楊建利說,中國官方知道當今社會混亂,1年有18萬到20萬的抗議事件,老百姓普遍對政府抱持不滿與不信任。因此政府必須拉攏民心,而拉攏民心的
中國最近半年來不僅在政治上遭遇薄熙來事件的強烈衝擊,經濟更受到歐美經濟不振的影響,長期從事中國民主運動的楊建利博士表示,中共的政權正處於改變的邊緣,雖然還不知道需耗費多少時日,但已經可以看見雛型,尤其是接班制的持續實施,以及薄熙來事件所導致的內鬥公開化,是中共政治變革的關鍵。而如何讓民間更能發揮影響力,他認為需要公民領袖集團的產生。
今年5月23日甫獲頒聯合國觀察2012年度Morris Abram人權獎、哈佛大學研究員楊建利博士,今(30)日在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中指出,中國官方表面看似否定普世價值,但是當王立軍等官員一出事就跑往美國大使館,因為美國是講求普世人權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朝野都知道民主制度才有安全保障。在中國人民的心裡,民主、自由、人權是占上風的,只是尚不知道方法去達成,這也是需要去克服的。楊建利說,最重要的是普世價值,只有普世價值才能支撐體系。
楊建利表示,中共政權的改變始於十年一代接班制的規範化。不同於以往的終身制,隨著接班制的進行,老大(接班人)的權威逐漸降低,兄弟們不服氣就互相打鬥。
楊建利指出,薄熙來事件種下內鬥公開化的種子。在薄熙來事件發生時,中共內部各派都在向外釋放對自己有利的訊息,這也代表中共目前沒有一個人可以控制、統一內部。當派系路線分裂、內部鬥爭被揭露時,就有可能揭起旗幟,宣稱自己是為老百姓著想、是民主的,因而引進民間的力量,造成政治上的變革。
楊建利說,中國官方知道當今社會混亂,1年有18萬到20萬的抗議事件,老百姓普遍對政府抱持不滿與不信任。因此政府必須拉攏民心,而拉攏民心的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