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地方新聞-社論-公共建設應加強,籌資不要迷信PFI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31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經建會日前公布7月景氣燈號,連著9個月亮出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這是1984年公布資料以來,第2長的藍燈期。面對「景氣燈號連9藍、GDP預測連8降、對中接單連7跌、對外出口連5摔、民間投資連4(季)減、領先指標連2滑」,雖然政府部門預期第三及第四季景氣將回溫,然而其本質是靠著去年基期水準低,致使數字得以相對美化,這樣的景氣回溫其實是不健康的數字遊戲。根本之道,我們認為政府應藉著增加公共建設與公共投資,帶領台灣經濟走出連「保一」都被質疑的景氣低谷。
政府多年來提出許多公共投資項目,例如愛台十二大建設;也提出多項未來前景產業,例如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十大重點服務業等。凡此種種,政府應該當領頭羊率先跨入,一則為台灣經濟打下雄厚扎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掃除外界對政府「口號治國」的質疑。因為台灣經濟多年來靠出口做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帶動力量,已經產生尾大不掉的危機,以至這些年來常出現「歐美經濟打噴嚏、台灣經濟重感冒」的現象。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台灣多年來產業結構所自傲傲人的中間財供應鏈已經拉得太長,在景氣良好時,固然因「神龍擺尾」,造就了許多上市櫃公司的蓬勃發展,但因中間財供應鏈是在「微笑曲線」底部,因此大多廠商的獲利成了「茅山道士」(毛利率只有3到4%);等到景氣反轉,超長的供應鏈就產生「骨牌效應」,許多「茅山道士」們都成了「保齡球瓶子」(只有挨打的份),一時之間都來不及轉型。廠商自救不及,焉能帶動經濟復甦?政府不出手,更待何時?
由於101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已經執行到8月底,因此我們原本寄望於明年度總預算能有積極作為,然而日前拍板定案的總預算卻讓人頗為失望。執政當局宣稱為刺激景氣,公務預算編列1,912億元、增幅3.3%,惟若連同基金附屬單位合計編列的公共建設預算,合計僅3,791億元,則呈負成長4.8%,公共建設預算規模創8年來最低水準。
我們可以理解,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102年度總預算案的歲出與歲入勉強維持正成長,已經是費九牛二虎之力方得完成。其中歲出編列1兆9,446億元,較101年度預算數增加58億元、約成長0.3%;歲入編列1兆7,302億元,較101年度預算數增加4億元,約成長0.02%。其中歲入部分,還是從國發基金減資繳庫11億元拼湊而來,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為此發言力陳國發基金減資的嚴重性,認為勢將影響國發基金動能,並要
▼0則網友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news 的頭像
      gonews

      gonews - 新聞速看&分享網友評論

      g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