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娛樂新聞-共誌:在遙遠北方,原住民的聲音嘹亮而堅定
台灣立報 - 2012年9月2日 下午7:08
撰稿、攝影/洪貞玲
2012年三、四月之交,北國還籠罩在皚皚白雪之中,森林中樹木還未見新芽。放眼望去,錯落灰黑的山巒映著藍天,少許村落房舍妝點白地,這個彷彿用潑墨筆法勾勒出的天地之間,一片靜寂。長久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薩米人,身著彩色傳統服裝,拉開他們的嗓音唱著悠依克(Yoik),劃破靜默寂寥的極地,為蒼茫大地增添繽紛的色彩。
地球北端極地的薩米人(Sami/Sapmi),正用他們的熱情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朋友。挪威北部,在被喚為薩米都心(The heart of Sami) 的Kautokeino,舉辦世界原住民電視聯盟大會。
世界原住民電視聯盟 (World Indigenous Television Broadcasters Network, WITBN)是一個很年輕的組織,由國際間的原住民電視台經營者所倡議發起,希望透過各國原民台之間的交流合作,強化媒體維護原住民語言和文化的目標。2008年3月,紐西蘭的毛利電視台舉辦了第一屆的國際會議,在九個創始會員的支持下 ,正式啟動了聯盟的運作。台灣原民台從一開始就積極參與,2010年9月在台東熱熱鬧鬧地舉辦第二屆年會後,從第一屆執委會秘書處毛利電視台手中接下棒子,才在今年將秘書處工作交給挪威的薩米電視台。
WITBN 有幾個具體目標,希望發展彼此的合作關係,可以擴大原民台的閱聽人口、增加資源近用、促進知識轉換、國際領導地位、改善節目內容、擴大聯繫世界原民電視媒體等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年會,就是讓各國原民台的經營者可以交換彼此的工作成果和重要議題。
今年的年會,從3月24日到29日為止,除了例行的聯盟會員的交流之外,還規劃發展原住民新聞 (Indigenous Journalism) 的主題論壇。會議規劃三大議題:新聞產製與觀點、節目分享、技術革新。今年WITBN還新創了國際原住民新聞獎 (World Indigenous Journalism Awards, WIJA),頒發給澳洲原民台NITV深度報導大獎,毋庸置疑,這是第一個獎勵具備原住民觀點的電視影音節目的國際大獎。
雖然路途遙遠、跨越亞熱帶溫帶以至於極圈,台灣團仍然盛情參與!我和台灣公共電視、原民台的代表團以及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的董事們,認真聆聽現場的討論,更深刻感受國際原民台之間命運共同體的情誼。雖然,各國的原住民有其不同的文化傳承、語言特色、社會脈絡等等差異,但是,他們的命運又是何其相同,同樣經歷被殖民教化、被剝奪權利、被否定歧視。當國際社會正式承認原住民的權利之際,這些原住民媒體要在民族振興的道路上前進,需要更多攜手合作的夥伴!
拜原住民文化的豐富多樣之賜,WITBN年會有了更多活潑的展現,也讓我這個習於參加制式學術會議的古板學者,眼界大開!會場裡強調原住民觀點的重要性,也強調對話溝通的可貴。這些企圖,從討論的主題中就明顯可見。例如:訴說原住民的故事—我們的觀點、原住民族媒體的力量、建立原民觀點、原民媒體與高等教育之於原民新聞學的發展、原住民自決與原民廣電作為一種言論自由、原民觀點與主流觀點的遭遇等等等等。與會者熱烈討論著:什麼是原住民新聞,如何在高等教育中發展原住民新聞學,原住民媒體的任務是什麼,原住民媒體跟主流媒體有何不同。
除了場內熱烈交換意見外,場外的活動更是吸引國際賓客認識薩米文化的亮眼櫥窗。薩米文化小販在會議廳外展示他們的特色手工藝品,皮製禮服、銀器飾品、鹿角雕刻、毛帽雪靴等等,美不勝收。
2012年三、四月之交,北國還籠罩在皚皚白雪之中,森林中樹木還未見新芽。放眼望去,錯落灰黑的山巒映著藍天,少許村落房舍妝點白地,這個彷彿用潑墨筆法勾勒出的天地之間,一片靜寂。長久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薩米人,身著彩色傳統服裝,拉開他們的嗓音唱著悠依克(Yoik),劃破靜默寂寥的極地,為蒼茫大地增添繽紛的色彩。
地球北端極地的薩米人(Sami/Sapmi),正用他們的熱情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朋友。挪威北部,在被喚為薩米都心(The heart of Sami) 的Kautokeino,舉辦世界原住民電視聯盟大會。
世界原住民電視聯盟 (World Indigenous Television Broadcasters Network, WITBN)是一個很年輕的組織,由國際間的原住民電視台經營者所倡議發起,希望透過各國原民台之間的交流合作,強化媒體維護原住民語言和文化的目標。2008年3月,紐西蘭的毛利電視台舉辦了第一屆的國際會議,在九個創始會員的支持下 ,正式啟動了聯盟的運作。台灣原民台從一開始就積極參與,2010年9月在台東熱熱鬧鬧地舉辦第二屆年會後,從第一屆執委會秘書處毛利電視台手中接下棒子,才在今年將秘書處工作交給挪威的薩米電視台。
WITBN 有幾個具體目標,希望發展彼此的合作關係,可以擴大原民台的閱聽人口、增加資源近用、促進知識轉換、國際領導地位、改善節目內容、擴大聯繫世界原民電視媒體等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年會,就是讓各國原民台的經營者可以交換彼此的工作成果和重要議題。
今年的年會,從3月24日到29日為止,除了例行的聯盟會員的交流之外,還規劃發展原住民新聞 (Indigenous Journalism) 的主題論壇。會議規劃三大議題:新聞產製與觀點、節目分享、技術革新。今年WITBN還新創了國際原住民新聞獎 (World Indigenous Journalism Awards, WIJA),頒發給澳洲原民台NITV深度報導大獎,毋庸置疑,這是第一個獎勵具備原住民觀點的電視影音節目的國際大獎。
雖然路途遙遠、跨越亞熱帶溫帶以至於極圈,台灣團仍然盛情參與!我和台灣公共電視、原民台的代表團以及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的董事們,認真聆聽現場的討論,更深刻感受國際原民台之間命運共同體的情誼。雖然,各國的原住民有其不同的文化傳承、語言特色、社會脈絡等等差異,但是,他們的命運又是何其相同,同樣經歷被殖民教化、被剝奪權利、被否定歧視。當國際社會正式承認原住民的權利之際,這些原住民媒體要在民族振興的道路上前進,需要更多攜手合作的夥伴!
拜原住民文化的豐富多樣之賜,WITBN年會有了更多活潑的展現,也讓我這個習於參加制式學術會議的古板學者,眼界大開!會場裡強調原住民觀點的重要性,也強調對話溝通的可貴。這些企圖,從討論的主題中就明顯可見。例如:訴說原住民的故事—我們的觀點、原住民族媒體的力量、建立原民觀點、原民媒體與高等教育之於原民新聞學的發展、原住民自決與原民廣電作為一種言論自由、原民觀點與主流觀點的遭遇等等等等。與會者熱烈討論著:什麼是原住民新聞,如何在高等教育中發展原住民新聞學,原住民媒體的任務是什麼,原住民媒體跟主流媒體有何不同。
除了場內熱烈交換意見外,場外的活動更是吸引國際賓客認識薩米文化的亮眼櫥窗。薩米文化小販在會議廳外展示他們的特色手工藝品,皮製禮服、銀器飾品、鹿角雕刻、毛帽雪靴等等,美不勝收。
▼0則網友回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